第三十四章 理论的统一性?-《旧日音乐家》
第(3/3)页
“现在,重新用新的眼光,再次审视你们的老朋友,你们的肖像画,我的‘幽灵谐谑曲’!”
“那些曾用申克分析法解读的‘基本线条’碎片,现在看到了吗?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延续’技巧,而是线性音程模式在半音场域中的自由变形!”
圆号再度奏出狩猎号角般的动机,却被弦乐诡异的滑音所回应,尖叫、碰撞、扭曲的舞步黑夜中种种偏于病态和神经质的意象再度侵袭而来!
“刚才我曾为你们指认了那些色彩性和弦的来源,如集合(4-18),现在,转换理论则可以显示出它们如何在乐章中移位、倒影,甚至其‘子集’如何分裂并重组成新的音响,从而驱动着局部音乐的微观演化!”
谱例的明暗关系以极其深奥的形式闪动起来。
在其中,小提琴声部一个看似寻常的二度下行,可能通过移位或倒影,在乐章的另一处就化为管乐声部一个充满张力的增四度跳跃!
而之后——
“咚。”
乐章以一声几乎听不见的拨奏结束。
范宁的理论好像都讲解完了。
他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早有准备地抬手,冷冷一笑,将粉笔由竖变横,在重新清空的黑板下方涂出了一个长条矩形——
“总结一下,这里属于我们的传统理论,和声,对位,曲式,配器。”
又在矩形上方,画了三条横线,组成了一个正三角形。
“这里是方才讲的‘后调性时代’的几大理论‘支柱’——”范宁额外强调了“支柱”的重音,又唰唰几笔写下词组,“即申克分析法、音级集合理论、广义音程与转换理论!”
“这形状眼熟么?”
“聊都聊到这里了,不如让我来最后整合一下,为‘终极答案’来整体性命个名?”
范宁忽然意味深长的一笑。
终极答案?.
形状!?
三角形!?!?.
“咔哒!!”“咔哒!!!”
座位席上突然响起了一阵粘稠的“咔哒”声!
有一小部分“绅士”听众的模糊身影,似乎猛然惊醒,又发狠脱力,竟然成功从座位上“挣扎”着坐了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