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也不能这么说。”廖国祥说道,“如果有相对确定性比较高的中长线机会,比做超短线投资,还是要省心不少的,而且这两种交易模式并不矛盾,在布局中长线个股的时候,也是可以做短线交易的嘛。 我只是觉得在现如今市场定价权,已经转移到机构手里的这种情况下。 后续市场行情走势之中…… 极有可能短线交易生态,会越来越糟糕。 反而聚焦到市场中长线投资领域的资金群体,会越来越多。 到时候,如果不习惯这种模式,或者意识不到市场的核心定价权已经转移到机构手里这一点的话。 一直陷在市场的短线交易里面,恐怕未来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毕竟,当市场越来越多的资金群体,转移到中长线个股领域中去,那么市场聚焦在短线炒作上的资金群体就会越来越少。 到时候,乐于承接短线的资金群体变少,短线生态就会越来越糟糕。 毕竟,行情的火爆程度,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市场资金流动性的,如果市场的流动性不够,那自然短线生态就不行了。 在未来预期市场短线生态越来越糟糕的情况下。 那么,转变交易模式,进行中长线投资,或者说把一部分注意力和心力,集中到市场的很多中长线成长股票,以及绩优权重股票上,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短线交易的磨擦成本太高了。 这里赚,那里亏的…… 到头来,把时间线拉长,最终的收益率,其实是相对不怎么高的。 特别是资金体量越来越大之后,在相对匮乏的流动性下,已经无法将仓位全部集中在一两只短线股票上了。” “老廖,你这交易策略的转型,对于你目前的资金体量来说,确实有必要。”陈贵云说道,“不过,对于我和老李来说,继续短线博弈,无意还是提高资金收益率最好的一种方式,真的要交易策略转移,还是等我们俩资金上10亿规模再说吧,目前咱们俩这资金体量,在短线交易模式中,还是能够腾挪转换过来的。” “对的。”李金石应道,“确实资金体量的不同,在交易策略上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资金体量太大,确实就只有转做中长线投资了,比如现在的‘华逸资本’这家机构,如果苏总再坚持之前的交易模式。 就算短时间内,打造出10支概念龙头股票,能够在这10支概念龙头股票上,赚到翻倍的利润。 那对比他整支基金产品的体量。 赚的这点钱,也是杯水车薪,对于整个基金产品的净值,提升是非常有限的。 这就是资金体量越大,对于交易策略要求越高,净值越难增长的原因吧?” “确实是如此。”陈贵云说道,“不过苏总‘复兴路’和‘华逸资本’这两家关联席位,就算资金体量已经很大了,但是净值增长,却并没有缓下来啊,看看‘华逸资本’这家机构上半年的公开净值,感觉跑赢市场99%的投资者,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吧?” 李金石说道:“猜测可以大胆一些,我觉得上半年‘华逸资本’这家机构的相关基金净值走势,是可以秒杀目前市场上99.9%的投资者群体的,别说是同类机构了,就算是游资圈里,能够跑赢‘华逸资本’这家机构旗下基金产品收益率的人,也是极少数,或者只有个别人吧?” “反正我是没有跑过的。”陈贵云说道。 李金石回应道:“毫无疑问,我在上半年的账户净值表现,也没有跑过‘华逸资本’这家机构的产品净值,老廖呢,你跑过没有?” 廖国祥回应道:“没有,错失了年初白酒、白电那一波行情,以及错过前两个月的‘大基建’这一波主线行情,其实就很难跑赢‘华逸资本’这家机构的基金产品净值收益率了,‘华逸资本’的这位苏总,之所以在A股市场上,影响力这么大,且能够在国内机构投资圈里,所影响的跟风能力这么强,主要还是其本身的实力的确过硬,投资能力确实十分杰出啊,真就是独一档的存在。” “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陈贵云说道,“业内应该是没有什么人会怀疑苏总的投资能力和对于行情的判断能力吧?” “确实。”李金石点了点头,说道,“连续主导白酒、白电的年初行情,挖掘‘大基建’主线的行情,并主导出‘东方雨虹’这支票的行情走势,的确很牛,关键是现在这家机构,在格局上也是市场独一档的存在了,之前大家都以为‘华逸资本’的这位苏总,执掌基金产品以后,其交易操作风格,会是更偏向于市场游资多一些,没想到啊,这位苏总在执掌基金产品后,其投资风格,居然是传统的基金投资风格,主要以挖掘行业基本面反转预期,主导行业龙头个股行情为主,进行的是产业型的主线投资,而非个股行情炒作,似乎也不靠什么内幕消息。” “进行产业主线投资,自然内幕消息就没什么用了。”陈贵云说道,“在我看来,玩内幕消息,炒作重组的,都是小道。” 第(1/3)页